水婷:我与外语课程思政

编辑:博达20网站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3日 点击:

立德树人,笃行致远——中级德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德语难学,世所周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专门写文章吐槽“可怕的德语”。然而,德语国家的发达却又不容世人忽视。作为德语专业大学生,理当肩负起沟通中德文化、文明的重任,对内促进我国人民对德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了解;对外则应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德树人”,培养品德高尚、堪当重任的人才是关键。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指导下,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坚持不断实践和反思,最终才能在“立德树人”方面笃行而致远。本学期,德语专业“中级德语”课程思政一系列课堂内外实践探究活动,即是基于此理念的具体行动。

首先,是阅读德语经典原著——《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座丰碑,长期以来《宣言》的政治因素遮盖了其文艺色彩。而德语原文笔锋犀利、比喻形象、文字流畅,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德语语言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优质教学材料。

通过“课外阅读+课上导读”的形式,本人带领学生精读了《宣言》部分章节。学生们对于在课堂上增加课外知识,且是切身相关的知识表示欢迎,并表现出高度热情,部分同学甚至积极背诵了文中的精彩段落。

此次德语经典阅读活动,教学效果显著:一方面学生的德语语言水平有所提升,专业技能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学生也对我国政治制度理论基础有了更深了解,对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党的意义有了更深认识,不仅强化了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同时还提升了爱国热情。

然而,由于德语原著涉及政治、经济等社会学领域,德专学生因缺乏相应背景知识,在理解细节方面仍有一定障碍,未来在导读时,还需先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其次,是阅读中华经典德译本——“DasGroße Lernen (Daxue)”(《大学》)。此德译本由德国著名出版社Reclam发行,译者Ralf Moritz是德国著名汉学家。译文紧扣《大学》原文(以朱子《大学章句》所定章次为依据),文笔简练,但不失原文意蕴,对于德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德语学习材料。

通过阅读德译本《大学》,学生不仅提高了德语阅读能力,同时也借助他者视角,再次对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我国传统文化也生发了更多热情和自信。

此次中华经典德译本阅读活动是一次成功的课程思政建设活动。通过对比译文和原著,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德语学习经验,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德译文的优劣做出了比较和说明。在做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国文化有了更加细致入微和深邃的思考。

然而,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未能更多进行此类阅读活动。未来,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每学期设计不同中华经典德译本阅读活动。将课程思政建设紧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

再次,是中华传统故事创意写作活动。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不断加深,包括对本民族历史上重要人物事件的充分认知和了解。通过让学生用德语书写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故事,在帮助他们学习用德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并提高其德语创新写作能力和水平。

写作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无具体内容限定。但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撰写相关德语小故事,或是翻译,或是新编。由于题材宽泛,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作力,所写故事包括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诗经》里的诗歌“氓”;《战国策》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世说新语》中子猷雪夜访戴和谢安咏雪以及《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等。

要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意写作任务是极好的点燃方法之一;要保持创新思维的火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则是最好的燃料。未来,应设计更多创意写作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课程思政建设应是一系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立德是首要。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其路漫漫,然笃行则致远。

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