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暨第六届丝博会“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与人文新视野学术会议”在西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 (含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6日 点击:

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22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第六届丝博会“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与人文新视野学术会议——传统与当下,比较与对话”2022年8月14日在西安成功举办。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职教授、《人文新视野》期刊主编史忠义教授、外国语学院张奕教授、臧小佳副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本次会议邀请了11位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机构的外语学科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传统文化外译研究”2场主旨,“传统与当下”、“文学作品研究‘2022’”、“比较与对话”3场分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国内高校同行6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奕教授主持,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部李鹏部长致开幕欢迎辞。李鹏部长充分肯定了外语学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促进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也能有效助推学校文科发展。

14日上午,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户思社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法语学科带头人杨令飞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黄荭教授、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翁冰莹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佳教授、苏州大学段慧敏教授围绕“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传统与当下”、“文学作品研究‘2022’”等主旨/议题,分别带来了“人文新视野中的法国文学和对外文化传播研究”、“论华兹华斯《咏水仙》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柏克《法国革命论》探析”、“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新闻写作”、“记忆文学在法国当下”、“法国当代‘游戏小说’中的巴洛克反讽”、“弗朗索瓦兹·萨冈《你好,忧伤》中的空间表征与自由意识”等学术报告。

议题主持人史忠义、吴笛、黄荭三位教授分别对每位学者精彩的学术分享予以高度肯定,结合学者们的学术分享内涵及自身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刻点评。史忠义教授谈到,户思社教授非常重视中国文学的译介与传播,让文化通过“共情”产生影响力,而“共情”正是与户思社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关系密切,本次报告也是户思社教授对其发展对外友谊,传播中国文化工作的总结和提升;吴笛教授以生态伦理理念审视华兹华斯的著名诗篇《咏水仙》,分析了“共同体”思想之形成,并通过自身研究英美文学和俄罗斯文艺的经验,意在证实文学艺术均有其道德艺术和伦理思想。吴笛教授认为,杨令飞教授对柏克《法国革命论》的反思,不仅从一般意义上点出将浪漫主义理念融入史学研究的特征,同时也辩证地审视了这部史学著作,认识到其中包含着有益于后世的诸多启示;黄荭教授在跨文体书写中,就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新闻写作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论述,尤其是黄荭教授谈到杜拉斯将对司法公正的关注作为新的题材丰富其文学创作,也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启发了相关文学批评研究思考;翁冰莹教授提出了关于法国当下记忆文学的话题,以尤瑟纳尔、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三位作家为例呈现记忆文学的特性,并从中总结出差异与新观点,尤其是超越“记忆书写”,创新提出“记忆诗学”“记忆史学”等概念,极大地丰富了记忆文学研究。黄荭教授认为,赵佳教授从“巴洛克反讽”概念出发,认为反讽这一看似游戏的语言,实则完成了文学自反和反思之作用,或可为我们阅读当代法国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段慧敏教授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重新阐释弗朗索瓦兹·萨冈成名作《你好,忧伤》,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今天阅读当代人情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契机。

14日下午,洛桑大学博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助理教授杨胜强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向征副教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郭兰芳助理教授围绕议题“比较与对话”开展了“历史的遗憾——欧洲文艺复兴与宋词的失之交臂”、“论洛特雷阿蒙诗歌想象的四重价值”、“中国当代文学里的心理治疗师形象”等学术发言,该议题由深圳大学翁冰莹教授主持。翁冰莹教授在评述中谈到,杨胜强博士从历史的角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的视角梳理和展示了马可波罗未能将中国的宋词带入欧洲而形成的历史遗憾,并基于缺失和遗憾的想象,推测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以及今后中西文化对话和交融的前景;向征博士从文化精神分析角度重审现实的各要素“水、火、土、气”,其中所提及的“善与恶的双重参与”、“攻击的现象学”、“行动主义的想象力”等具有魅力的学术术语为我们带来诸多启发和灵感;郭兰芳博士立足于比较文学视角,重点聚焦徐小斌、柯云路和毕淑敏三位中国作家笔下的心理治疗师形象,指出其中对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误读,探究了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接受过程,为文学分析提供了新方法。会议最后,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孟凡君教授围绕“传统文化外译研究”这一主旨做了题为“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译中的得‘体’思维”的报告。孟凡君教授通过对中国先秦时期“因形表意”和“立象尽意”的达意方式探究,试图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译的思维层面,既重新获得古汉字的“形体”意义,也重新获得古汉语的“象体”意义。臧小佳副教授认为,孟教授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对经典古籍的逐句阐释,正是当今讲好中国故事外译活动的有效保障。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孔杰院长致闭幕词,他表示学者们关于外国文学领域相关发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学术创新和现实意义,此次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会议既是总结又是开始,期待并欢迎与会学者与我校外语学科保持持续互动,增进交流合作。本次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与人文新视野学术会议为更好地探索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路径,尤其是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方向的前沿研究中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会议在传统与当下、比较与对话之中探讨中外人文新视野,以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做出了精彩阐发。

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我校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外语学科前沿研究中的中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努力形成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学科发展态势,统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以人文精神引领阐释中西。

文/图:王新莹 丁雪莹 田研

审核:孔杰 臧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