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英语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语系博士李宛霖,作题为“跨文化比较研究视野下的《甄嬛传》改编”的线上讲座。该讲座基于李老师在国际叙事、文体领域的顶级期刊Style(A&HCI源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Fruitless Search for Coherence: A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 on Netflix’s Adaptation of Empresses in the Palace”。学院党委书记王高祖、副院长周爽、及部分师生在线参与并交流;同时参加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其他19所高校的师生,参会人数达200余人。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外文系主任李利敏主持。
讲座伊始,王高祖书记对李宛霖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认为此次讲座探讨的是跨文化视域下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与学术研究价值的话题。在国家提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今天,外语教育与研究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过去主要以语言结构或交际功能为思路,现在则强调跨语言、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李宛霖老师的讲座在跨文化研究与实践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视野、开阔的思路。
李宛霖老师的讲座首先以多项数据论证《甄嬛传》在国内的引发的现象级热度,由此扩展到对于美版《甄嬛传》“遇冷”与“口碑反转”的讨论。从“改什么”到“为何改”两个大方向着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分析了美版《甄嬛传》的跨文化改编适配度,并由此揭示出美版《甄嬛传》核心特点所在——“以女性成长与女性力量为故事内核”,以及“神秘而古老的东方韵味”。美版《甄嬛传》在原版上所做的“加法”与“减法”无不存在着复杂的文化动因,同时也对该作品的叙事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这点在贯穿全剧的特有女性语言表达方式“委婉”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委婉”不仅是剧中女性人物的沟通风格,也是所有角色共同参与形成的表达习惯,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规训和古典文学传统。“委婉”给观众以“解码”乐趣,使观众“不自觉”想人物之所想。李宛霖老师以《权力的游戏》为例对比得出中式“委婉”与西式“委婉”的不同实质上是文化和思想的差异。尽管美版《甄嬛传》在《甄嬛传》的“美国本土化”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其更改仍没有使作品实现真正的结构统一,某种程度上也剥夺了观众与人物“共同成长”的机会。美版《甄嬛传》的效果与结果同样值得人们反思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
讲座后的讨论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参会师生受益匪浅。本次讲座从中美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表达特征出发解释美版《甄嬛传》内容的增删,跳脱出对《甄嬛传》改编的“得”与“失”的纠结与衡量,将改编的过程视为不同文化因素的交汇与角力,透过结果去认识异盾文化力量间达成的平衡与妥协。视角新颖独特,论述环环相扣,体现了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广阔的学术视野、对跨文化的高度敏感,讲座在与会师生们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
(图文/谭晨晖 审核/李利敏、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