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语读中国”讲座成功举办​——生安锋教授之“浅谈外国文学中的世界主义与文化共同体”

编辑:王开薇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4日 点击:

为进一步推动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同时拓宽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外国语学院于4月28日下午在友谊校区西馆307教室成功举办了新一期的“语读中国”讲座。讲座题目为“浅谈外国文学中的世界主义与文化共同体”。主讲人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外文系生安锋教授。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书记王高祖主持,校联合国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阮红梅、学院院长助理王晓丹、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李利敏、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孙静等二十余位学院教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高祖书记对生安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其专业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他对生教授为学院学科发展建设和师生跨学科科研能力提升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生安锋教授的讲座围绕文学世界主义的产生背景、学理依据、理论实践、年轻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他认为,西方20世纪以来兴起的理论热潮因概念的频繁更迭陷入“理论空转”的困局。为此上世纪七十年代霍米巴巴等学者提出的后殖民主义阐明了美国“大熔炉”文化表象中蕴含的文化间“互相浸染”的实质,并和其他具有多文化背景的作家一起开启了“本土世界主义”。这一概念也随后衍生为现今学界所关注的“文学世界主义”。回顾中西方思想文明史,无论是古希腊哲学中的“宇宙”与“城邦”说、歌德的“世界文学”、列维纳斯的伦理学、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还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费孝通先生等学术大家的理论建树,都蕴含有“文学世界主义”的思想,因而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学理依据。

据此,生教授对中外学界围绕“文学世界主义”展开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梳理。理论层面上,杜威·佛克马的“新世界主义”、王宁教授的“世界文学性”、赵汀阳教授的“天下之理”、蒋承勇教授的“大文学观”都是对这一概念的有力阐发。文学创作领域,莫里森、昆德拉、乔伊斯、马尔克斯等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在种族等论题上对西方主流文化展开的批判,既是对这一理论的有效实践,也表明“承认差异,而非盲目磨平”是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时所应秉持的原则。接着,生教授又对国内青年学者运用这一概念在经典重读和新作新读方面所做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点评。最后,生教授表示,以乐黛云先生为代表的学界前辈在其各自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里都对“文学世界主义”有所涉及。这一研究理念在未来必定有更为广阔的学术发展前景。

最后,参加此次讲座的部分教师代表围绕跨学科研究实践、文化共同体概念延展等话题,与生老师展开交流。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互动中圆满结束。(文/郭昕;审稿/王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