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读中国”讲座第十期成功举办——刘建华教授谈“现当代美国文学的创新发展与‘吸收外来’”

编辑:王开薇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6日 点击:

为助力学校新文科建设,学院于11月1日晚在学院204会议室举办第十期“语读中国”讲座,讲座题目为“现当代美国文学的创新发展与‘吸收外来’”。受邀专家为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华。讲座由王高祖书记主持,40余名学院师生参加了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刘建华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认识其他国家文化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思想指南。

以此为基点,刘建华教授从艾略特对福克纳的影响、李白对庞德及意象派诗歌的影响、中国文化对凯西·宋的美国观和天堂观的影响三个方面勾勒了现当代美国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其自身创新发展方面的影响图谱。他分析了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对艾略特长诗《荒原》多处意象的化用和改写,指出这种将过去、现在、未来相联系的文本互动为现当代美国文学吸收外来文化提供了良好范本。他以庞德在《河商之妻》中对李白《长干行》的翻译和引介为引子,论证了庞德等美国现当代诗人在其代表诗作中对中国诗歌意象手法的借用和发展以及凯西·宋在《天堂》中对华裔劳工在美国发展史上重要地位的论述以及对中国家园的向往。他指出,美国文学对中华文明的吸收,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

王高祖书记总结时指出刘建华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几位美国文学代表人物所处的不同时代串联起了美国工业文明以来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让我们全面了解了现当代美国文学在吸收外来过程中创新发展的历史,也为外院师生从文化交流互鉴的角度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场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反响,大家分别就各自的研究焦点与刘建华教授展开深入交流,讲座在融洽的互动氛围中圆满结束。(文、图/郭昕;审稿/王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