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封宗信教授开展“一带一路”跨文化系列讲座

编辑:潘奕菲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0日 点击:

2021年4月19日下午两点,清华大学封宗信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于学院楼204开展“一带一路”跨文化系列讲座之二十三,题为“认知视角下文学语篇的人文、心理与神经科学价值”。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臧小佳主持,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及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兄弟院校教师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臧小佳副院长首先对封宗信教授为我院师生进行讲座表示欢迎,并对封教授作了简要介绍。封宗信,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文化-社会学科群带头人。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富布赖特研究学(2009-2010)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获选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语用学、文体学、叙事学、翻译研究。代表作见于Semiotica(国际符号学研究会会刊Neohelicon国际比较文学权威期刊Language and Literature(国际诗学与语言学协会会刊)、Narrative 国际叙事研究会会刊European Review、《外语教学与研究》、《国外文学》、《中国翻译》等。国外原创论文被A&HCISSCI检索收录6篇,在欧美出版的专题研究及其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英文论文20余篇。

封宗信教授的讲座Reading as an activity, reading as an active process, reading as a cognitive activity, reading as an emotional activity等几点引入。封教授指出,阅读是一种认知和情感活动,而阅读过程具有丰富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会让读者产生相应的认知和情感反应。阅读的过程是要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符号进行解码,从而可以获得文学的认知价值。以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等作家作品为例,探究文学之于科学的价值与意义;随后,封教授带领大家思考:我们可以从文学中获得什么?封教授从文学理论与失语症的关系;欧亨利、史铁生的文学作品与认知科学的联系,引领大家进一步了解神经科学与文学之间的联系。

讲座过程中,封教授引用了丰富的认知科学研究内容,引证现代文学理论并结合生活现象进行举例。封教授提到:文学作品中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表达着不同的意义;文字阐述了文学所蕴含的认知价值,文学作为手电光照进人的心灵;成功的文学作品均是围绕人与人性展开;文学家所做的工作都是科学的一部分。

讲座尾声,封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师生的疑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封老师提到,由认知视角出发的研究,基本点都是认知科学,而描写过程的本身是价值评判,最终需要上升到阐释的层面;对于如何提高文学阅读能力的提问,封教授解答道:阅读需从幼年开始,对待不同阅读文本应酌情选择快、慢阅读的方法,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奠定基础,提升阅读认知能力;当问及文学家与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阐释的异同时,封老师解释:语言学家对现象的描写重在发掘规律,而文学家则通过创作呈现出作品,重在读者的经验感知。

封宗信教授此次讲座围绕文学作品与神经科学的关联开展,加深了我们对文学、文学研究、语言学与神经科学的理解认知。本次讲座是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系列讲座第二十三讲。


(文/图:潘奕菲、王新莹 审核:臧小佳)